CPU + 主機板 介紹

中央處理器(英语:Central Processing Unit,縮寫:CPU)

中央處理器,顧名思義,就是一部電腦的總指揮官。中央處理器負責掌管一部電腦的運算,所有指令都由他一手掌握。

一台電腦的效能好不好,絕大部分取決於你的 中央處理器 cpu ,假如你想要你的電腦速度很快那麼你絕對不能把錢省在 中央處理器 cpu 上面,而至於什麼樣的速度叫做快,就因人而異,每個人對電腦的需求與使用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感受也都不盡相同。

依目前的市場來看,做消費市場 中央處理器cpu 的廠家大概就只剩 Intel 和 Amd 兩家在競爭,而 Intel 和 Amd 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同樣是cpu電腦的中央處理器,但Intel 和 Amd 兩家公司做出的cpu基本的架構跟技術就不太一樣了,CPU的指令集也有差別,Intel的製程技術比較先進,可以以較低的時脈和較低的耗能處理同樣的資料,價格當然以一定比較高,而至於AMD則是以核心數以及較高的時脈來補足差距,因此也消耗較多的能量,溫度自然也比較高。 而至於價格方面則由AMD取得較好的優勢。兩家CPU大廠各有自己的主打優勢。

不過市場銷售率來說,還是 Intel 的 中央處理器cpu 較為普及,BinaryWu 在這也建議各位想要組電腦的新手選 Intel 的 CPU 就對了,以耐用度、穩定度、溫度……等等,來說還是Intel較為出色,雖然價格稍微比較高,但是用金錢換品質是值得的。

既然選定品牌了,Intel 的cpu那麼多系列那麼多型號,到底哪顆cpu才好呢?

intel_cpu總表

↑ 上圖為部分 Intel cpu ( 參考 From 原價屋 )

更多 cpu型號總表請參考連結   ->>   cpu型號總表

小弟這篇就已 Intel 系列的CPU來說明。

Intel cpu 腳位

每個 cpu 都有自己的腳位,做個簡單的比喻,每個人都有自己腳長的大小與長度,不是每個鞋子都穿得下或是適合穿,同理cpu獨特的腳位,需要可以相容的主機板,才能運作。

什麼是腳位?

參考圖片:腳位圖片

上面的比喻也許有點抽象,腳位就是在cpu背後有非常多禿出來了針腳,而不是每個cpu針腳排列方式或數量都一樣,因此才會有自己的腳位。

Intel cpu 目前腳位大致上分為:1150、1151、2011三種。

1150 年代較為久遠,最早1150腳位的cpu 2013就出產了,而 Intel Core Haswell第四代 i 系列用1150腳位

1151腳位則是2015年尾聲才出來的較新的腳位, 也是Intel Core Skylake第六代 i 系列使用的腳位,2017新出的kabelake第7代cpu也是沿用這個腳位  ;

2011腳位(僅適用X99)則較少人用,用這腳位的多是Intel Xeon 系列伺服器級cpu使用。

而每個主機板也都有各自的腳位,因此cpu腳位一定要和主機板相同,才會門當戶對,順理成家,否則會有多到不行的問題要處理。

個腳位cpu 一覽表 (處理器 cpu 清單 內有完整內容): http://www.coolpc.com.tw/evaluate.php

Intel 各系列 CPU 介紹 

Intel cpu 大致上分為 : Intel Core iIntel XeonIntel G 三個系列。

Intel Core i 系列 :  i3  i5  i7
 haswell-core-i3-i5-i7-logos

  i3 : 一般入門使用可選擇採用Core i3處理器的機型,售價也較便宜,適合辦公文書處理的電腦使用,可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價格大概在3000~5000。

  i5 : 介於Core i7及Core i3間的主流等級,可處理較複雜的計算,計算速度較 i3 貴,不過市面上大多數的遊戲都可以跑得動。價格大概在5000~7000。

  i7 : 強調高效能的高階機種大都會使用Core i7處理器,處理速度也比 i5 快上許多,不過缺點是售價較高。價格大概在9000 up。

i 系列為電腦 cpu 的大宗,幾乎使用intel cpu的電腦都是搭載 i 系列的cpu,這系列的中央處理器的優勢就是使用上較為穩定,價格範圍也較廣從3000到10000都有,又有內部顯示單元可做螢幕輸出。

Intel Xeon 系列 : E3 

Intel_Xeon_logo_(2009)

intel Xeon的歷史 : 在早期,intel把處理器的市場區分成伺服器工作站市場、和家用電腦兩大塊,而Xeon 屬於伺服器工作站的架構,在之前Xeon系列的處理器的架構,使用的主機板,和晶片組,和一般民用的處理器有級大的差異。不過至從 Sandy Bridge 架構的世代的開始,intel Xeon 處理器也和intel core 系列一樣分成 E3 E5 E7 三系列,而其中的E3的架構則和主流的core 系列使用相同的架構,也因此intel Xeon E3 漸漸地打入消費市場。

intel Xeon E3 和 intel i 系列處理器比較,以處理速度和效能來說,intel Xeon E3 系列的cpu大致上等同於 intel i7系列處理器,其架構也相同,不過最大的差異在於intel Xeon E3 系列處理器因為原先就是定位在伺服器工作站,因此這系列的處理器沒有內部的顯示單元(簡稱: 內顯),而相反的intel core i7系列則是有內部顯示單元,不過也因此雖然intel Xeon E3 系列處理器沒有內顯,但是其價格大約在8000左比intel core i7系列便宜上了1~2000元,但以同樣的運算處理效能,intel Xeon E3 的處理器c/p 值較高出一些。

c/p 值是一切嗎? 雖然單看處理器,intel Xeon E3的確是比intel core i7來的有價值,不過下面這篇連結的文章將會推翻一切。intel Xeon E3 可使用的主機板相當有限,以同等級的主機板來說intel Xeon E3可搭配的主機板都要比intel core i7來的貴選擇也少,也多非主流,況且intel Xeon E3本來專門適用於伺服器的處理器,有些功能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許是多餘的,而有些功能也是缺少的例如 :  QSV    (Quick Sync Video)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 …等等,詳情請看下方連結,因此小弟建議還是使用intel core i系列處理器比較好。

<連結>E3與I7的世代之爭() : https://isite.tw/2015/12/25/14501

Intel G 系列:

intel G 系列則分為pentium 和 celeron 兩種,這類cpu不追求效能,屬於低階的處理器,運行速度也較慢,建議買i系列的處理器。

 

參考Intel 官網:http://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cessors/processor-numbers.html

+ intel 網站的介紹

主機板 (英語:Mother Board,縮寫:MB)

選好自己需要或是適合的cpu後,當然要幫cpu找一個主機板當她的家,而這個家的好壞可以決定電腦的耐用度和使用的壽命,因此選一個適合的晶片組來服侍cpu是非常重要的喔。

z170m-plus%e5%8f%8d%e7%99%bd

原價屋估價單上寫的一坨拉車的是甚麼 ???

以上面的

A.華碩Z170M-PLUS(獨家-無雙)(M-ATX/1A1D1H/U3/M.2/EX/i網/四年保固) $3690
B.華碩Z170-E                                 (ATX     /1D1H /U3.1/M.2/EX/K網/五年保固) $4690

1                                               2             3         4      5      6    7           8

1.華碩Z170M-PLUS /  華碩Z170-E 是他們的型號。

2.M-ATX 和 ATX??

主機板為了統一大小方便各廠家有標準可以依循,因此市面上常見的主機板不外乎都是 ATX 、 M-  ATX 、mini-iTX 這三種。

(ㄧ)ATX : 標準大小31.5cm x 24.5cm,多數主機板都是這個大小,這種大小的主機板通常可以塞下比較多電路,功能當然也比較多,pci-e插槽數量也較多,比較可以支援多顯示卡,或是擴充音效卡和網路卡,雖然小弟覺得主機板內建的音效卡和網路卡其實就夠用了,不過如果是耳多比較挑剔或是常常下載東西的人,可能就會有這方面的需求,而去擴充。不過通常在三種大小之中選擇,還是推薦使用ATX大小的主機板,原因很簡單同樣的晶片當然要功能完整的啊,不然勒!!

(二) M- ATX :  Micro-ATX 簡稱 M-ATX,大小為24.5cm x 24.5cm,比ATX大小縮水大概20%左右。在大小縮小的同時,記憶體和PCIE插槽自然也跟著減少,功能也不比ATX豐富。雖然講到這邊M-ATX好像都沒有甚麼優點,不過小弟我有聽過一個傳聞,用M-ATX主機板的開機速度都會比ATX快一點,雖然這是以耳傳耳不經考證的傳聞,但是其實也不適不無可能的,因為板子功能變少,開機時要處理的事情自然就比較少,開機速度相較就快上一些。

(三)mini-iTX : 板子大小為 17.5cm x 17.5cm,這類的板子比較少見。通常用這種板子的主機都是米你型主機,大小大概就是一個小抽屜,玲巧可愛好收納,ㄟ!? 較少人會用這類的主機板。

3.     1A1D1H /  1D1H ?? 是啥??

主機板上的螢幕輸出方式,如果沒有搭配獨立顯示卡也就是用內部顯示單元運算顯示設備的話螢幕就要接在這些接頭上面。

A=類比訊號(analog)   D=數位訊號(digital)

A = D-sub(VGA)       D = DVI       H = HDMI      DP = Display Port

數字就是牠的數量。

4 U3.0 支援 usb3.0      U3.1 支援 usb3.1

5.寫m.2代表支援m.2傳輸介面,如 Intel 600p 即是用這種傳輸介面

6.EX: 代表支援sataExpress傳輸介面 不過這或許是多餘的功能,現在大多數硬碟都走sata3的傳輸介面,用到sataExpress 少之又少。

7. I網 K網 則是網路卡使用的廠家

網路卡的相關評論: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65829319.A.F31.html

8.保固的時間

主機板預備知識 :  Z H B ???

Z 系列的晶片組主要是服務後頭有k字可以超頻的cpu而生的,因此在價格上會稍微比H 和 B 系列的晶片組還貴上一些,如果你買的是非超頻的cpu,那麼你多花錢買較貴的Z系列主機板,會讓主機板無用武之地,同樣的如果你是買超頻版cpu,可是你卻用H B系列晶片的主機板,那麼你的超頻版cpu就變成一個普通不能超頻的cpu,因此考量你的cpu要搭配哪個主機板,除了看腳位,也要看適用性。

目前常見腳位搭配的主機板晶片組選擇:

    1150 腳位: Z97 , H97 , B85 , H81  

    1151  腳位: Z270 , H270 , B250 , Z170 , H170 , H110 , B150 (2017建議使用1151腳位,為較新的腳位,價格分布較廣,也比較合理)

    1155  腳位: H61 , B65 (不建議使用此腳位,選擇較少,也比較貴)

    2011-3 腳位: X99 (不建議使用此腳位,為伺服器級的配件,價格非常高也不適合一般人用的電腦)

1150

                                            ⇑ 1150 腳位 晶片組 簡易比較表  支援第 代cpu

1151

                                           ⇑ 1151 腳位 晶片組 簡易比較表  支援第 6 代cpu

1151kabelake

                                       ⇑ 1151 腳位 晶片組 簡易比較表  支援第 7 代cpu 2017新出

1150+1151 詳細晶片組綜合比較表:http://ark.intel.com/zh-tw/compare/90592,90595,90591,75016,75019,82012,82010

Z 系列的晶片組主要是服務可以超頻後頭有k字的cpu而生的,因此在價格上會稍微比H 和 B 系列的晶片組還貴上一些,如果你買的是非超頻的cpu,那麼你多花錢買較貴的Z系列主機板,會讓主機板無用武之地,同樣的如果你是買超頻版cpu,可是你卻用H B系列晶片的主機板,那麼你的超頻版cpu就變成一個普通不能超頻的cpu,因此考量你的cpu要搭配哪個主機板,除了看腳位,也要看適用性。

參考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02744227.A.55D.html

3大廠牌主機板網站:

技嘉:http://www.gigabyte.tw/products/list.aspx?s=42&jid=0&p=2&v=35

華碩:https://www.asus.com/tw/Motherboards/

微星:https://tw.msi.com/Motherboards

 下一篇:  ram 記憶體介紹

對「CPU + 主機板 介紹」的一則回應

發表留言